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被引:164
作者
李雪松 [1 ]
黄彦彦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关键词
房价; 多套房决策; 储蓄率; 平均处理效应; 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F126.1 [人民消费水平、结构];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多套房决策和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估计了一套房和多套房家庭的反事实储蓄率以及多套房决策对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多套房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较高收入、家庭人口较多、有过拆迁经历、首套房面积较小的家庭更倾向于多套房决策;在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房价上涨成为推高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价持续上涨时,人们为购房而储蓄,为偿还住房借贷而储蓄,推高了储蓄率。多套房决策对城镇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每一个随机的城镇居民家庭,多套房决策对家庭储蓄率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9.9%。本文的研究为本世纪前10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显著上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房价上涨能够解释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吗?——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赵西亮 ;
梁文泉 ;
李实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1) :81-102
[3]   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及住房需求分析 [J].
甘犁 ;
尹志超 ;
贾男 ;
徐舒 ;
马双 .
金融研究, 2013, (04) :1-14
[4]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J].
陈斌开 ;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3, 48 (01) :110-122
[5]   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 [J].
陈彦斌 ;
邱哲圣 .
经济研究, 2011, 46 (10) :25-38
[6]   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雪松 ;
詹姆斯·赫克曼 .
经济研究, 2004, (04) :91-99+116
[7]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04, (04) :100-106
[8]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J].
万广华 ;
史清华 ;
汤树梅 .
经济研究, 2003, (05) :3-12+91
[9]   Household Savings and Housing Prices in China [J].
Wan, Junmin .
WORLD ECONOMY, 2015, 38 (01) :172-192
[10]  
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J] . Shang-Jin Wei,Xiaobo Zha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