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对植被组成及土壤有关性质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曾希柏
刘更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壤; 自然植被; 刈割期;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0.0015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红壤地区生长良好的自然植被(白茅)条件下设计了不同的刈割期试验,结果表明,每次刈割时的生物量以6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而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低,但6年累计生物量则以1年刈割1次处理最高,每块样地达399.1kg;各处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比例亦与刈割期长短有关,至试验第6年时,6年刈割1次处理中木本植物生物量所占比例达41.5%,而每年刈割1次处理草本植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9.0%;再次,刈割期的长短还影响土壤剖面的层次发育及有关理化性质的变化,6年刈割1次处理土壤容重较小,有机质和N、P、K含量较高,而1年刈割1次处理则土壤容重较大,有机质和N、P、K含量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 [J].
赵其国 .
土壤, 1995, (06) :281-285
[2]   红壤丘陵自然植被恢复及其对某些土壤条件的影响 [J].
刘更另 ;
黄新江 ;
冯云峰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60-69
[3]   我国红壤区侵蚀土壤的退化及其防治附视频 [J].
史德明 .
中国水土保持, 1987, (12) :4-7
[4]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
[5]  
N, K and P deficiency in chronosequential cut summer-dry grasslands on gley podzol after the cessation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J] . Dick M. Pegtel,Jan P. Bakker,Geurt L. Verweij,Latzi F. M. Fresco.Plant and Soil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