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产品比价研究:国际经验与历史证据

被引:5
作者
郝枫 [1 ]
肖红叶 [2 ]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2] 天津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统计研究中心
关键词
价格调整; 要素-产品比价; 国际经验; 历史证据;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6/f.2009.01.00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不合理、要素价格体系扭曲,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表明,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均衡价格体系由最优交换比率或比价关系界定。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有意义,比价变化是价格合理性识别的关键。文章借助历史研究方法,利用大量国际历史数据,考察主要发达国家产品-要素价格调整历史,探究其一般发展规律,以期为研究我国要素价格问题提供国际经验和历史参照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长期米价研究(1644—2000) [J].
卢锋 ;
彭凯翔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427-460
[2]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研究[D]. 郝枫.天津财经大学 2008
[3]  
剑桥欧洲经济史[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英) 波斯坦等, 2003
[4]  
新中国价格简史[M]. 中国物价出版社 , 叶善蓬编著, 1993
[5]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1209–2004[J] . Gregory Clark.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