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

被引:39
作者
陈英姿
李雨潼
机构
[1]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能源利用; 能源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D O I
10.15939/j.jujsse.2009.02.019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20201 ;
摘要
经济发展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但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应将重点放在降低能源强度、增加低碳能源消费上。我国将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一五"规划也提出了"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总体目标。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各地能源利用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不同的特点,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不同地区相应的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对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林伯强; 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中国能源报告.[M].魏一鸣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
[3]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王铮 ;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115
[4]   工业化水平区域差异与中国能源消费 [J].
陈军 ;
成金华 ;
吴巧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59-64
[5]   低碳经济 中国之选 [J].
庄贵阳 .
中国石油石化, 2007, (13) :32-34
[6]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J].
马晓微 .
中国能源, 2007, (05) :30-34
[7]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J].
徐国泉 ;
刘则渊 ;
姜照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158-161
[8]   “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 [J].
庄贵阳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77) :5-15
[9]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J].
张雷 .
地理学报, 2003, (04) :629-637
[10]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刘兰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