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壤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磷素形态及有效性

被引:11
作者
程艳丽 [1 ]
程希雷 [2 ]
邹德乙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棕壤; 长期定位试验; 磷; 组分;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9.06.029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解长期施肥条件下和施肥后土壤磷素的组分状况及有效性,给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研究采用Bowman-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组测定法和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土壤无机磷分级测定法对采自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原始土壤(1979年),连续施肥15a的土壤(1993年)和连续施肥15a后停止施肥4a的土壤(1997年)样品进行了磷组分含量测定,并对各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化学磷肥单独施用不能增加土壤中有机磷量,但能够促进各组分间相互转化。有机肥无论是单施还是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均能提高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且能够促进有机磷组分中的稳定性有机磷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方向转化。磷肥单施或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施用均可增加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Al-P、Fe-P的含量。(2)停止施用肥料后,土壤中累积的有机磷会矿化分解,无机磷组分中的O-P和Ca10-P也可向有效态转化,供作物利用。其中活性有机磷与速效磷呈显著的负相关,R=0.636*(n=9),Ca2-P、Ca8-P、Al-P、Fe-P均与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Al-P、Fe-P对速效磷的相对有效性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362 / 13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期定位施肥残留养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J].
程艳丽 ;
邹德乙 .
土壤通报, 2007, (01) :64-67
[2]   玉米施用氮磷化肥的后效研究 [J].
边秀芝 ;
任军 ;
刘慧涛 ;
阎孝贡 .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04) :33-36
[3]   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有机肥的后效研究 [J].
程艳丽 ;
邹德乙 ;
王春枝 ;
周崇峻 ;
邹丹 .
辽宁农业科学, 2001, (03) :26-27
[4]   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J].
史吉平 ;
张夫道 ;
林葆 .
土壤肥料, 1998, (01) :7-10
[5]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Ⅲ.几种典型土壤中积累态磷的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 [J].
鲁如坤 ;
时正元 ;
钱承梁 .
土壤, 1997, (02) :57-60+75
[6]   栗钙土中磷肥转化及效应的研究 [J].
刘建玲 ;
李仁岗 ;
张凤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03) :206-211
[7]   长期施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影响 [J].
吕家珑,刘文革,王旭东,李祖荫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51-54
[8]   东北黑土地区农业中磷肥残效的研究 [J].
张素君,张岫岚,刘鸿翔,王德禄 .
土壤通报, 1994, (04)
[9]   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Ⅰ.作物吸磷量、磷肥残效及土壤有效磷变化 [J].
沈善敏 ;
殷秀岩 ;
张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2, (02) :138-143
[10]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有效性的研究 [J].
蒋柏藩 .
土壤, 1992, (02)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