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否扩大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基于PISA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61
作者
陈纯槿 [1 ]
顾小清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系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公平; PISA; 倾向得分匹配; 夏普里值分解;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701009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业成就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选择性偏误和家庭背景后,互联网学习偏好对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而互联网使用时间控制在每日30分钟及以下的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显著更高;(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生学业成就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扩大教育结果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3)如果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养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则互联网可以缩小家庭背景导致的成绩差距,起到缩小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为保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和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运用网络资源,确保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学习者汲取新知识和技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3+191 +191-19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信息技术应用对数字化阅读成绩的影响——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实证研究 [J].
陈纯槿 ;
郅庭瑾 .
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 (04) :57-70
[2]   “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平的推进 [J].
徐继存 .
教育研究, 2016, 37 (06) :10-12
[3]   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 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 [J].
胡咏梅 ;
范文凤 ;
丁维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 (03) :29-46+188
[4]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 [J].
王美 ;
徐光涛 ;
任友群 .
全球教育展望, 2014, 43 (02) :39-49
[5]   我国五城市初中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任友群 ;
杨向东 ;
王美 ;
赵健 ;
庞维国 ;
林立甲 .
教育研究, 2012, 33 (11) :36-43
[6]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15
[7]  
Measuring ICT Use and Learning Outcomes: evidence from recent econometric studies[J] . Federico Biagi,Massimo Loi.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