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缘起、内涵与构建

被引:61
作者
董玉峰 [1 ,2 ]
赵晓明 [1 ,3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 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3] 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过度负债; 金融科技; 数字排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化,能够有效兼顾商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目标。但是,由于概念认识不清、金融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足、消费者金融素养不高等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定位和理念不正确,故意掩饰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借贷成本,向不合适的借款人发放不当贷款,此外,金融科技创新也会引发弱势群体"数字排斥"。建立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要从金融供给商、金融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三个维度共同着力,一是要推动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开展负责任的数字化金融创新,提高面向金融消费者的信息透明度;二是要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其选择与自身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政府参与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因、方式和边界 [J].
姜再勇 ;
魏长江 ;
姚敏 .
南方金融, 2017, (10) :13-17
[2]   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 [J].
宋晓玲 .
财经科学, 2017, (06) :14-25
[3]   知识改变命运:金融知识与微观收入流动性 [J].
王正位 ;
邓颖惠 ;
廖理 .
金融研究, 2016, (12) :111-127
[4]   人口老龄化、数字鸿沟与金融互联网 [J].
赫国胜 ;
柳如眉 .
南方金融, 2015, (11) :11-18+37
[5]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J].
谢平 ;
邹传伟 .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6]   低可得性环境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发展负责任金融的契机(一) [J].
Laura Brix ;
Kathatine Mckee ;
杨岚 ;
赵煊 ;
孙天琦 .
西部金融, 2011, (11)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