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震的发生方式、时间间隔及概率分布

被引:8
作者
郑建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地震; 发生方式; 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震级; 时间间隔; 概率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导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两个参数m和E[T]以及地震发生的概率分布函数,并由中国大地震资料求出中国各地震区的这两个参数值和大地震发生的概率分布。其结果是:(1)中国各地震区的判断性参数或地震发生方式参数m值均大于-1,证明中国大地震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其发生方式为周期性的;(2)中国各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或同一地点范围内大地震复发的优势时间间隔E[T]值随震级而异,随地区而异。即震级越大其值也大,反之亦然。板缘地区其值较小,板内地区其值较大,离板缘越远其值越大;(3)中国各地震区大地震发生的概率分布曲线也与震级和地区有关。即震级越大,曲线越缓,震级越小曲线越陡。板缘地区曲线较陡,板内地区曲线较缓,且离板缘越远曲线越缓。m、E[T]和地震发生的概率分布函数不仅对研究大地震及共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对研究中小地震活动也是适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J].
邓起东 ;
张裕明 ;
许桂林 ;
范福田 .
地震地质, 1979, (01) :11-22
[2]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J].
鄢家全 ;
时振梁 ;
汪素云 ;
环文林 .
地震学报, 1979, (01)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