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被引:16
作者
杨仕辉
许乐生
邓莹莹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反倾销; 贸易破坏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显示性比较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02 [贸易保护];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在整理印度反倾销申诉案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主要目标国是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击的恰恰是具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成为印度头号反倾销国家,被诉产品都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被诉国家和显示性比较指数角度重点实证分析了印度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经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时间延递而逐渐减弱,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的贸易破坏效应一直比关税的贸易破坏效应要大。从反倾销政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来看,印度反倾销措施对其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印度产业处于比较劣势时,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强。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欧美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理论与经验研究 [J].
冯宗宪 ;
向洪金 .
世界经济, 2010, 33 (03) :31-55
[2]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基于产品角度的经验分析 [J].
刘重力 ;
邵敏 .
国际经贸探索, 2009, 25 (09) :48-53
[3]   1995-2007年欧盟对华反倾销实践定量分析 [J].
王晰 ;
张国政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6) :123-128
[4]   WTO成立以来欧盟的对外反倾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宋利芳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05) :64-69+89
[5]  
The trade depressing and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of antidumping actions: The case of China[J] . Soonchan Park.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9 (3)
[6]  
Measuring Industry-Specific Protection: Antidump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 . Robert W. Staiger,Frank A. Wolak,Robert E. Litan,Michael L. Katz,Leonard Waverman.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Microecono . 1994
[7]  
Market Responses to Antidumping Laws: Some Evidence from the U.S. Chemical Industry .2 Krupp,C. M,P. S Pollard.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