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质量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被引:27
作者
张凯 [1 ,2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应用社会学系
[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劳动过程; 需要理论; 能力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2 [职业];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学术界当前在就业质量的概念层次、考察范畴、测量指标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究其本质在于对就业质量的概念内涵缺乏基本共识。本文认为,就业质量是个人层次的概念,考察范畴应聚焦于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考察内容应为劳动者基本需要的满足状况。基于以上认识,联系多亚尔和高夫的需要理论和森的能力论,本文将就业质量定义为劳动者的基本需要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得到满足的程度,并提出就业质量包括6个初级维度和13个次级维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108+244 +24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 新时期工人状况的社会学鸟瞰 [J].
郭于华 ;
黄斌欢 .
社会, 2014, 34 (04) :49-66
[2]   我国转型期各地就业质量的测算与决定机制研究 [J].
苏丽锋 .
经济科学, 2013, (04) :41-53
[3]   我国新时期个人就业质量研究——基于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 [J].
苏丽锋 .
经济学家, 2013, (07) :41-51
[4]   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城市青年的比较 [J].
唐美玲 .
中州学刊, 2013, (01) :77-81
[5]   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 [J].
赖德胜 ;
苏丽锋 ;
孟大虎 ;
李长安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11) :88-99
[6]   论当前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 [J].
关信平 .
江苏社会科学, 2011, (05) :27-34
[7]   国外劳动领域的质量探讨:就业质量的相关范畴 [J].
国福丽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86-91
[8]   在生产体制中发现工人阶级的未来——读布洛维劳动过程理论三步曲之一《辉煌的过去》 [J].
梁萌 .
社会学研究, 2007, (01) :229-236
[9]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J].
彭华民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157-168+245
[10]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J].
沈原 .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13-3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