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和创新发展

被引:7
作者
王玉鹏 [1 ,2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中国道路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重使命,其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互相建构的,是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中国道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生成,构成了其现实本质及其规定性。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生成,构成了其理论本质与规定性。中国道路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创新整合与逻辑转化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立足于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及其理论本质,自觉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同时,以不断发展着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为根基,推动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实现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的内在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深刻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重大意义.[N].祝黄河;.人民日报.2016,
[2]  
用中国道路探索的成果统一思想和行动.[N].吴波;.中国青年报.2016,
[3]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郭建宁;.光明日报.2015,
[4]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
[5]  
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N].习近平;.人民日报.2013,
[6]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李章军;.人民日报.2013,
[7]   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深沉根基 [J].
田旭明 .
湖湘论坛, 2017, 30 (01) :24-28
[8]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J].
陈锡喜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09) :36-41
[9]   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J].
刘伟 ;
陈锡喜 .
教学与研究, 2016, (09)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