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对外贸易差异的演变、成因与收敛路径

被引:12
作者
张红霞 [1 ]
王学真 [1 ]
陈才 [2 ]
机构
[1]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
关键词
对外贸易差异; 因子分析; 变异系数; 对数单位模型; 四大地带; 收敛;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6.025
中图分类号
F752.8 [地方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根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呈现明显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以变异系数度量的对外贸易总量差异表明,1985~2006年间,地带间外贸总量差异呈逐步增大的态势,地带内部外贸总量差异呈趋于收敛的态势。以制成品进出口占全国比重度量的对外贸易结构表明,四大地带中,东部始终占据全国主导地位且占比逐年上升。在地区对外贸易差异的形成过程中,对外开放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经济性基础设施、国内投资和地理区位等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对数单位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加大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水平、扩大投资规模、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升通讯水平和加强省际外贸合作,是促进地区对外贸易向均衡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山东省制造业FDI流入与贸易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 [J].
张红霞 ;
刘继生 ;
马廷玉 .
经济地理, 2007, (05) :737-740
[2]   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J].
李小建 ;
樊新生 .
地理科学, 2006, (01) :1-6
[3]   中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的划分 [J].
刘勇 .
地理学报, 2005, (03) :361-370
[4]   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 [J].
张晓平 ;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04, (02) :129-135
[5]   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区域贸易战略 [J].
尹希果 ;
雷虹 ;
谭志雄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53-57
[6]   中国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1992—2001 [J].
许雄奇 ;
张宗益 .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01) :3-10
[7]   影响我国东西部对外贸易差距的因素 [J].
谢昭琼 .
国际贸易问题, 2002, (08) :33-36
[8]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J].
陆大道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 2000, (06) :487-493
[9]   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 [J].
顾朝林 .
地理学报, 1991, (02) :12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