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测度及结构优化研究——以新能源产业为例

被引:25
作者
王欢芳
张幸
宾厚
李密
机构
[1]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产业集聚; 区位熵; 聚类分析; 空间自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新支柱,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为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31个省、市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区位熵值和Moran’s I指数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的空间集聚,在东部地区表现显著;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分类体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空间集聚分布状况,但空间自相关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说明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因素;另外,Moran’s I指数散点图表明受地理溢出效应的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等部分地区也开始形成新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最后,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并优化其产业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转型方向和重点 [J].
盛朝迅 .
经济纵横, 2018, (03) :58-66
[2]   工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增长差异——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张廷海 ;
王点 .
经济经纬, 2018, 35 (01) :86-91
[3]   北京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J].
孙瑜康 ;
孙铁山 ;
席强敏 .
地理研究, 2017, 36 (12) :2419-2431
[4]   创意产业集群、外部性与城市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J].
钟琴 ;
葛家玮 ;
黄明均 ;
唐根年 .
科技与经济, 2017, 30 (06) :31-35
[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型与经典模式 [J].
霍国庆 ;
李捷 ;
张古鹏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11) :1623-1630
[7]   新能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知识承载力耦合研究 [J].
马丁 ;
崔晓亚 .
管理现代化, 2017, 37 (04) :88-91
[8]   基于自组织的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 [J].
吕蕊 ;
石培基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9) :41-46
[9]   时空耦合视角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的演变模式研究 [J].
李文博 ;
龙如银 .
软科学, 2015, 29 (12) :27-31
[10]   江苏沿海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基于GEM和AHP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金飞 ;
陈晓峰 .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 (12) :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