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被引:53
作者
盛承发
宣维健
焦晓国
苏建伟
邵庆春
宋凤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生物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生物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生物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生物分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暴发原因; 对策; 中国;
D O I
10.13577/j.jnd.2002.0317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1997年以来 ,我国二化螟和三化螟连年暴发成灾。究其主要外因 ,是由于气温升高 ,耕作制度改变 ,品种优化杂交化和推广高产轻型栽培措施以及人工防治水平下降等。导致防治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 ,且规模过小。这些问题一时不大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预测未来 10年左右我国稻螟将继续暴发成灾。减灾控害的对策主要包括体系和任务两个方面。体系由社会组织和技术组成。政府应进一步发挥组织职能 ;技术包括虫情测报、经济评价和减灾手段。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中的作用值得注意。各级政府的任务是 ,国家重在制定政策 ,省、市重在提供资金 ,县级组织统一行动 ,乡、村落实人员。作者强调了扩大种稻经营规模对减灾控害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江淮稻区三化螟发生、防治的几个问题及防治对策的重新思考 [J].
吴进才 .
昆虫知识, 2001, (05) :396-397
[2]   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管理研究进展 [J].
辛文 ;
张志涛 .
昆虫知识, 2001, (04) :241-246
[3]   Bt与锐劲特混用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J].
范仰东 ;
莫小平 .
昆虫知识, 2001, (04) :273-275
[4]   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 [J].
盛承发 ;
宣维健 ;
苏建伟 ;
王红托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1) :75-79
[5]   水稻二化螟再猖獗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 [J].
谢宝玉 ;
汪恩国 .
植物保护, 2000, (06) :45-47
[6]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J].
盛承发 ;
杨辅安 ;
韦永保 ;
祝春强 ;
熊延文 .
植物保护, 2000, (05) :4-5
[7]   温州市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J].
李仲惺 .
昆虫知识, 2000, (05) :260-262
[8]   安庆市第三代二化螟田间为害状况及水稻损失率的研究 [J].
肖满开 ;
王小平 ;
张生来 ;
孙旺应 ;
卢汪政 .
昆虫知识, 2000, (05) :257-259
[9]   缙云县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J].
郑苏昌 ;
卢晓爱 .
植物保护, 2000, (03) :33-34
[10]   浙北稻区二、三化螟1996~1997年大发生原因与综合治理对策 [J].
潘欣葆 .
昆虫知识, 2000, (03)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