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

被引:68
作者
谢高地 [1 ]
李士美 [2 ]
肖玉 [1 ]
祁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
关键词
碳固定; 碳排放; 碳蓄积;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在碳减排形势下,如何评价固碳收益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首先从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的关联、碳排放与现有经济体系的关联、碳排放空间成为稀缺资源三个方面论证了碳汇效用价值形成的现实基础。然后评述了碳汇价值的构成与度量方法,指出了碳固定与碳蓄积价值的内涵差异。继而总结了碳汇价值的实现机制,认为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和固碳项目实际成本3种机制实现碳价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偿实现碳汇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J].
王景升 ;
李文华 ;
任青山 ;
刘某承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831-841
[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余新晓 ;
鲁绍伟 ;
靳芳 ;
陈丽华 ;
饶良懿 ;
陆贵巧 .
生态学报, 2005, (08) :2096-2102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J].
赵同谦 ;
欧阳志云 ;
郑华 ;
王效科 ;
苗鸿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4) :480-491
[4]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 [J].
肖寒 ;
欧阳志云 ;
赵景柱 ;
王效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481-484
[5]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 马忠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2
[6]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 气象出版社 , 于贵瑞, 2003
[7]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 1998
[8]  
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侯元兆主编, 1995
[9]  
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Ecosystems. Sala O E,Paruelo J M. Island Press . 1997
[10]  
The marginal damage cos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 assessment of the uncertainties. Tol,RSJ. Energy Policy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