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63
作者
许明祥
刘国彬
赵允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3] 陕西杨凌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模型; 土壤质量分级;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建立侵蚀土壤质量单因素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选出了黄土丘陵区适宜的侵蚀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权综合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实际情况,敏感地反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应用因子分析法所筛选的8项土壤质量简化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29项综合评价指标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拟定了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质量分级标准,将研究区土壤质量分为5级。黄土丘陵区10种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质量差异显著,以天然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最佳,属1级;其次是天然灌木林地和大棚菜地,土壤质量属2级;天然草地土壤质量属于3级,人工乔灌林地土壤质量接近3级;人工草地、撂荒地、农地和果园土壤质量属于4级。
引用
收藏
页码:285 / 2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地膜覆盖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成娥 ;
梁银丽 ;
贺秀斌 .
生态学报, 2002, (04) :508-512
[2]   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J].
张学雷 ;
张甘霖 ;
龚子同 .
山地学报, 2001, (04) :377-380
[3]   基于GIS的土壤质量模糊变权评价 [J].
胡月明 ;
万洪富 ;
吴志峰 ;
吴谷丰 ;
李华兴 .
土壤学报, 2001, (03) :266-274
[4]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 [J].
郭旭东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地理学报, 2001, (04) :447-455
[5]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J].
曹志洪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3) :28-32
[6]   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王建国 ;
杨林章 ;
单艳红 .
土壤学报, 2001, (02) :176-183
[7]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肥料, 2000, (06) :3-7
[8]   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J].
胡金明 ;
刘兴土 .
地理科学, 1999, (05) :417-421
[9]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J].
孙波 ;
赵其国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2) :24-34
[10]   红壤丘陵小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评价和预测 [J].
王效举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1998, (01) :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