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西秋季大暴雨的水汽分析

被引:45
作者
郁淑华
机构
[1]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华西大暴雨; 水汽分析; 水汽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对1998年9月15~17日四川盆地北部、西部大暴雨过程的水汽分析,得出几点认识,在这次暴雨过程中,(1)对流层低层的主要水汽源是在南海,东海、孟加拉湾也有水汽输送;对流层中上部有从印度洋输送到青藏高原,再伸展到四川盆地的水汽。(2)在对流层低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反映了这次暴雨是在深厚的水汽层内且低层有较强水汽辐合中产生的。(3)暴雨强度的变化与对流层中上部印度洋水汽输送到高原上空与否密切相关,印度洋水汽输送到(撤离)高原上空对华西暴雨发展(减弱)有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汽图像在高原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分析 [J].
郁淑华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2003, (S1) :75-82
[2]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Ⅱ):水汽收支及高原动力、热力作用的影响[J]. 范广洲,程国栋.高原气象. 2003(S1)
[3]   初夏东南亚季风建立过程的气候诊断分析 [J].
宋正山 ;
鲍媛媛 ;
杨辉 .
高原气象, 2002, (02) :119-127
[4]   高原低涡东移过程的水汽图像 [J].
郁淑华 .
高原气象 , 2002, (02) :199-204
[5]   青藏高原夏季TBB场与水汽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 [J].
江吉喜 ;
范梅珠 .
高原气象, 2002, (01) :20-24
[6]   “98.7”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J].
冯伍虎 ;
程麟生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19-432
[7]   青藏高原切变线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郁淑华 ;
何光碧 ;
滕家谟 .
高原气象, 1997, (03) :83-88
[8]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J].
郑新江 ;
许健民 ;
李献洲 .
高原气象 , 1997, (03) :51-58
[9]   西北干旱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平均输送 [J].
高晓清 .
高原气象 , 1994, (03) :84-90
[10]  
东亚季风和中国暴雨[M]. 气象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