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分析

被引:5
作者
张东菊 [1 ,2 ]
刘百桥 [1 ]
田秉晖 [3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水环境容量; 紧缺度; 因素分析;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nse.2011.01.022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是表征区域水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分析海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各省环境容量多寡及紧缺程度,旨在为海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地区COD与氨氮紧缺程度均较大,氨氮紧缺更为明显;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至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流域各地区水环境容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海河流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应加强对氨氮指标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与区域功能的相互作用 [J].
张昌顺 ;
谢高地 ;
鲁春霞 .
资源科学, 2009, 31 (04) :559-565
[2]   两种水环境自净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J].
高榕 ;
司全印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305-308
[3]   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分析 [J].
熊风 ;
罗洁 .
中国测试技术, 2005, (01) :116-117+126
[4]   对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浅见 [J].
肖俊和 ;
张希三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 (04) :249-252
[5]   论我国河流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异与工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 [J].
鲍全盛 ;
姜文来 .
地理科学, 1998, (03) :205-212
[6]   中国河流水环境容量区划研究 [J].
鲍全盛,王华东,曹利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02) :87-91
[7]  
渤海主要化学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M].王修林; 李克强; 著.科学出版社.2006,
[8]  
河流功能区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M].张玉清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9]  
总量控制技术手册.[M].国家环境保护局等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