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12
作者
纳日碧力戈 [1 ]
陶染春 [2 ]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
[2]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形气神”交融; 人类命运共同体;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23.02.010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D633 [民族工作];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0304 ; 030401 ; 030402 ; 05 ; 0503 ;
摘要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的强大精神支持。新时代国家全面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全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既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构筑必须在交往交流交融和“有形有感有效”中实现,只有真的面对面才能真的交朋友,只有紧紧手挽手才能紧紧心连心。交往交流交融和“有形有感有效”离不开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共有精神家园、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实在“有形有感有效”之上,而“有形有感有效”要能够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和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和共有精神家园这三个方面不仅要融为互相关联的整体,也要生长在中华文化认同的“根”上、凝聚在中华民族认同的“魂”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路径。在处理好主干、总体与枝叶、部分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包容差异、丰富多彩。只有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在自立、自信、自强的同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成果,以中华民族创新智慧和中国化时代化经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22,
[2]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习近平.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  
轴心时代.[M].凯伦·阿姆斯特朗.上海三联书店.2019,
[4]  
法哲学原理.[M].黑格尔.人民出版社.2016,
[5]  
民族工作方法论.[M].丹珠昂奔.民族出版社.2016,
[6]  
满天星斗.[M].苏秉琦.中信出版社.2016,
[7]  
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M].丹珠昴奔; 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8]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M].(德) 费希特 (Fichte;J.G.) ; 著.商务印书馆.2010,
[9]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M].郑师渠;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  
新共生思想.[M].(日) 黑川纪章;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