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

被引:21
作者
成伯清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泛道德化; 去道德化; 意义共同体; 道德对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8 [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道德滑坡"之类的说法既体现了不满和谴责,也是我们对诸多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的一种常见解释。何以会如此?本文首先从"泛道德化"和"去道德化"两种趋势,分析了我们目前道德状况的主要成因。进而指出从超越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的必要性,即道德除了作为可以起到社会控制作用的行为规范之外,也赋予人生以意义.道德使人成为人。目前普遍存在的道德焦虑.其实折射出我们对于更高更好的生存境界的期待。最后从意义共同体和道德对话的角度阐述了道德重建的可能和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现代性与大屠杀.[M].(英)鲍曼(ZygmuntBauman)著;杨渝东;史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02,
[2]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韦 伯(Weber;M.)著;于 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
[4]   “意义也是一种事实” [J].
景凯旋 .
读书, 2008, (08) :68-76
[5]   “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 [J].
孙立平 .
中国改革, 2001, (07)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