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110
作者
俞可平
徐秀丽
机构
[1]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关键词
农村治理; 善治; 比较分析; 治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运用治理、善治和比较历史分析方法,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对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比较系统的个案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并且通过考察中国近代以来两次乡村治理改革运动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深入地探讨了两次乡村治理运动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乡村治理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的多元化和治理主体的精英化,是近代至今中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特征。最后,本文还就如何完善目前中国农村的民主治理提出了若干对策性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J].
俞可平 .
南京社会科学, 2001, (09) :40-44
[2]   党政关系: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1927—1937) [J].
王奇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187-203+208
[3]  
政治与政治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著, 2003
[4]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等著, 2002
[5]  
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李德芳著, 2001
[6]  
选举与治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白钢, 2001
[7]  
民国县制史 .2 胡次威. 大东书局 . 1948
[8]  
许莹涟,李竞西,段继李编述. 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