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中国中部蓝片岩的形成时代
被引:55
作者: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陈移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王松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裘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胡世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桑海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合肥,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蓝片岩;
同位素年代学;
高压变质作用;
秦岭—大别山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道了皖中张八岭群中蓝片岩的40Ar/39Ar年龄为245.1±0.5Ma。该年龄与扬子陆块北缘的其它高压变质岩及高压变质矿物的年龄一致,说明中国中部蓝片岩带与榴辉岩带一样形成于三叠纪。动力学分析表明,Sr同位素在干的高压变质过程中均一化尺度很小(<1m),因此该带含蓝片岩地层的元古代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指示的是它经历的第1次区域变质时代,不是后来发生的高压变质时代。此外,还对榴辉岩K-Ar年龄与Sm-Nd年龄的矛盾问题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别山南麓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
[J].
李曙光
;
刘德良
;
陈移之
;
葛宁洁
;
张宗清
;
叶笑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04)
:346-349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陈移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宗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叶笑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2]
中国蓝闪石片岩带的一般特征及其分布
[J].
董申保
.
地质学报,
1989, (03)
:273-284

董申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3]
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曙光
;
葛宁洁
;
刘德良
;
张宗清
;
叶笑江
;
郑双根
;
彭长权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9, (07)
:522-525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张宗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叶笑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郑双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彭长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4]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S. R. Hart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郑双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郭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刘德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张国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5]
大别山东南麓宿松群铷—锶年龄及其构造意义的探讨
[J].
桑宝梁
;
陈跃志
;
邵桂清
.
中国区域地质,
1987, (04)
:364-370

桑宝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陈跃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邵桂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6]
安徽张八岭群变质岩系同位素地质年令
[J].
朱洪山
;
张忠奎
;
陈江峰
;
陈道公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79, (02)
:158-165

朱洪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忠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江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道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