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被引:83
作者
刘秀梅
田维明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农村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经济增长;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01.012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我国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J].
丁霄泉 .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02) :18-24+80
[2]   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J].
徐现祥 ;
舒元 .
上海经济研究, 2001, (02) :9-14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 [J].
胡永泰 .
经济研究, 1998, (03) :33-41
[4]   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 [J].
张保法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 (11) :33-35+49
[5]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 [J].
赵耀辉 .
经济研究, 1997, (02) :37-42+73
[6]  
二元经济论[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美)刘易斯(Lewi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