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57
作者
王宗明
国志兴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金翠
杨婷
黄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NPP; 遥感; 三江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是LUCC环境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然而,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论文应用以遥感观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估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是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征。200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3.28×104hm2,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26.20×104、10.81×104和22.45×104hm2。过去5年间,三江平原平均NPP由401.1 g C m-2a-1下降为377.5 gC m-2a-1,其中沼泽湿地平均NPP下降了7.8%,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平均NPP均呈下降趋势。2000~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地区净初级生产总量由4.37×104G g C a-1下降为4.11×104G g Ca-1,减少量为2 575.1 G g C a-1,减少率为5.9%。三江平原地区2000年和2005年的气候因子变化不大,其对NPP的影响可以忽略。土地覆被变化直接导致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和频率加剧对于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 [J].
朱文泉 ;
潘耀忠 ;
张锦水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3) :413-424
[2]   江阴市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汇价值分析 [J].
刘志斌 ;
刘茂松 ;
徐驰 ;
阮尉琳 ;
刘小钊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139-142
[3]   197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J].
何勇 ;
董文杰 ;
郭晓寅 ;
季劲钧 .
冰川冻土, 2007, (02) :226-232
[4]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曹明奎 ;
李克让 ;
陶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46-957
[5]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6]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王宗明 ;
张树清 ;
张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1) :126-129
[7]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 [J].
陶波 ;
李克让 ;
邵雪梅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3, (03) :372-380
[8]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J].
汪爱华 ;
张树清 ;
张柏 .
生态学报, 2003, (02) :237-243
[9]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后的热量平衡变化 [J].
张芸 ;
吕宪国 ;
朱诚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13-819
[10]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郭庆华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1, (05) :603-60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