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发展空间辩证法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建构

被引:7
作者
刘怀玉
刘必好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辩证法; 中国革命; 中国现代化; 新发展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没有空间地理感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抽象空洞的,没有历史方向感的空间哲学是神秘的。从广义的历史辩证法来讲,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一个空间不断提升与转换的过程,因而空间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在场的基本路径之一。从狭义的历史辩证法来讲,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既是空间重构创新的过程,也是突破西方自由主义空间控制的过程;"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为中国新发展空间构建创设了新的历史机遇,而且有望在全世界探索新的文明发展空间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历史终结论”评析 [J].
程恩富 ;
谢长安 .
政治学研究, 2015, (05) :23-31
[2]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J].
马建英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10) :104-132+159
[3]   “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 [J].
李晓 ;
李俊久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 (10) :30-59+156
[4]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N]. 陈政高.人民日报. 2015 (007)
[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学习出版社 ,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6
[6]  
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武晓迪, 2013
[7]  
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郭双林著, 2000
[8]  
西部大开发战略干部读本[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本书编写组[编], 2000
[9]  
权利的眼睛[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福柯著, 1997
[10]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