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方式选择:基于海尔与联想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吴敏华
机构
[1]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进入方式; 交易成本; 组织能力;
D O I
10.13516/j.cnki.wes.2008.11.011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426.6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问题一直是国际商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20年中,交易成本方法一直是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框架。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快速增长,出现了进入方式的组织能力视角,认为企业的进入方式选择不仅是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更需要考虑组织能力的最大化。本文论述了跨国企业进入方式理论范式的发展,并通过对海尔和联想进入方式的研究,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88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The Eclectic (OLI)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John H. Dun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2001, 2
[2]  
The nature of multinational firm boundaries.[J].Anoop Madhok.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8, 3
[3]  
2007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王志乐; 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   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 [J].
吴先明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5) :64-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