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觉与乡土重构:“淘宝村”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12
作者
陈然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淘宝村; 地方自觉; 乡村建设与治理; 乡村城镇化; 乡土重构;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6.03.011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淘宝村"的兴起与发展,是网络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乡村转型的地方自觉运动。从结构、社会和个体等3个层面分析"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得出"淘宝村"不仅遵循着技术理性导向下的农民集体行动逻辑,而且具有更为现代的生产和生活组织形式,且具有地域生产力再造和社会转型的价值。进一步,通过采用事实观察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淘宝村"存在的制度设计、产业结构、关系重组和区域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地方自觉、生产力分工、主体价值和乡土重构等多重视角,思考如何实现"淘宝村"的"有序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1+134 +134-1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小城镇重点战略的困境与实践误区 [J].
赵新平 ;
周一星 ;
曹广忠 .
城市规划, 2002, (10) :36-40
[3]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P.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城市发展史.[M].(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文化、权力与国家.[M].(美)杜赞奇(PrasenjitDuara)著;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美)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  
儒教与道教.[M].(德)韦伯(Weber;Max)著;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9]  
乡村社会变迁.[M].(美)罗吉斯;(美)伯德格著;王晓毅;王地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三联书店.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