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霾日指标构建及应用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杜荣光 [1 ]
齐冰 [1 ]
洪盛茂 [2 ]
徐宏辉 [3 ]
机构
[1] 杭州市气象局
[2]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3]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霾日; 判识指标; PM2.5; 二次粒子;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4.03.01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近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频发已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霾天气更多表征了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另一方面,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进程的临近以及霾天气内涵的衍生,霾日的概念和判识指标需要重新认识和制定。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2年杭州地区能见度、相对湿度和PM2.5等环境气象要素对霾日判识方法进行合理性分析,初步得出一种切合杭州客观实际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霾日及重霾日的判识方法,并对杭州地区霾日进行了重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市区霾日与非霾日下颗粒物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霾日下PM2.5中的二次粒子(NO-3、SO2-4和NH+4)对颗粒物的贡献比例均高于非霾日,而城市场尘、机动车尾气尘等一次粒子则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51 +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上海冬春季PM2.5中不挥发和半挥发颗粒物的浓度特征 [J].
王东方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3) :385-391
[2]   天津市夏季灰霾与非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J].
魏欣 ;
毕晓辉 ;
董海燕 ;
陈魁 ;
孙韧 ;
冯银厂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193-1200
[3]   杭州地区气候环境要素对霾天气影响特征分析 [J].
齐冰 ;
刘寿东 ;
杜荣光 ;
毛则剑 ;
王成刚 .
气象, 2012, 38 (10) :1225-1231
[4]   辽宁中部地区大气能见度器测与目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J].
刘宁微 ;
马雁军 ;
王扬锋 ;
洪也 ;
李丽光 ;
刘庆婺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0) :1120-1125
[5]   苏州灰霾特征分析 [J].
郑秋萍 ;
刘红年 ;
唐丽娟 ;
朱焱 ;
朱莲芳 ;
蒋维楣 .
气象科学, 2013, 33 (01) :83-88
[6]   上海市霾污染判别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段玉森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34 (03) :49-54+58
[7]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8]   广州灰霾现象特征分析 [J].
刘永红 ;
冯婷 ;
蔡铭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10) :1081-1087
[9]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J].
洪也 ;
马雁军 ;
李潮流 ;
刘宁微 ;
高少鹏 ;
张云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6) :637-644
[10]   深圳冬季霾日的大气污染特征 [J].
薛莲 ;
孙杰 ;
林云 ;
孙天乐 ;
赵倩彪 ;
黄晓锋 ;
何凌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5) :5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