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未来:反思中国法律大数据的基础建设

被引:17
作者
程金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法社会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规范性文件; 数据收集; 司法公开; 大数据产业; 数据采集; 裁判文书上网; 最高人民法院; 行政处罚; 检察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唐代诗人岑参的这个诗句来形容"法律大数据""法律人工智能"以及类似话题近期在中国法律界的涌现,一点不为过。仅就机构建设而言,最近两年,借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工程的东风,一批关于法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公司和学术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法律大数据时代裁判预测的可能与限度 [J].
白建军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95-100
[2]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 [J].
郑戈 .
探索与争鸣, 2017, (10) :78-84
[3]   论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法律综合保护的完善——以《网络安全法》为视角 [J].
齐爱民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4) :108-114
[4]   中国法律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 [J].
李鑫 .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 15 (02) :1-8
[5]   以法律大数据构建法律职业的新型关系 [J].
蒋勇 .
中国应用法学, 2017, (02) :39-46
[6]   大数据分析: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报告 [J].
马超 ;
于晓虹 ;
何海波 .
中国法律评论, 2016, (04) :195-246
[8]   法律视野下的大数据问题研究 [J].
邵俊武 .
法治社会, 2016, (02) :39-48
[9]   大数据在事实认定中作用机制分析 [J].
周蔚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5, (06) :64-82+160
[10]   大数据与法律思维的转变——基于相关性分析的视角 [J].
张浩 .
北方法学, 2015, (05)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