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意向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14
作者
潘峰 [1 ]
黄燕 [1 ]
郭建文 [1 ]
梁伟雄 [1 ]
欧爱华 [2 ]
机构
[1]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2] 广东省中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意向性分析; 中风; 缺血性; 治疗方案;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试验;
D O I
10.13820/j.cnki.gdyx.2011.05.001
中图分类号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药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A组)和西医加相应的中药安慰剂治疗(B组),对于未能观察到全部治疗过程的病例资料,将最后一次观察到的数据结转到试验最终结果进行意向性分析(ITT)。结果 ITT分析共纳入561例,其中A组286例,B组275例,分别比符合方案集多纳入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病情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均P>0.05)。中医方案可改善患者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90 d随访时,中医方案可减轻患者的致残程度。安全性分析采用安全性数据集,共578例,其中A组293例,B组28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79例次。中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其中2例出血倾向考虑为中药与阿司匹林的叠加反应,占A组的0.68%(2/293),而B组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症状、消化道反应和全身不适等。两组均可见调脂药所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占1.04%(6/578)。结论意向性分析可充分考虑到脱落、失访病例的影响因素,排除数据分析的假阳性结果,结论更加可信,避免夸大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活血化瘀中药与阿司匹林联用时,应警惕增加出血倾向的不良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53 / 6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英文) [J].
“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课题组 ;
黄燕 ;
郭建文 .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8 (05) :417-426
[2]   急性缺血性中风综合治疗方案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 [J].
潘峰 ;
郭建文 ;
王新志 ;
杨友松 ;
裴建 ;
谭吉林 ;
顾卫 ;
李伟峰 ;
黄燕 .
天津中医药, 2007, (06) :458-461
[3]   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蔡业峰 ;
付于 ;
郭建文 ;
尤劲松 ;
王立新 ;
梁伟雄 ;
黄燕 ;
黄培新 .
中药材, 2007, (09) :1192-1195
[4]   随机对照试验的依从性和意向性治疗分析 [J].
刘建平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884-886
[6]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 [J].
任占利,范吉平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 (06) :41-43+70
[7]   Meta-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ischemic stroke [J].
Wu, Bo ;
Liu, Ming ;
Liu, Hua ;
Li, Wei ;
Tan, Song ;
Zhang, Shihong ;
Fang, Yuan .
STROKE, 2007, 38 (06) :197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