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63
作者
曾贤刚
毕瑞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绿色经济;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4.12.2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83001 ;
摘要
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指标框架,即"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3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三级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2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我国30个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绿色经济综合指标得分最高相差4.52,其中5个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均位于西部;②各地区内部3个指标也同样存在不平衡的问题;③1997—2011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呈良好上升态势,绿色经济综合指标的年均增幅为42%,但某些经济总量发展领先的东部地区,在过去的15 a间绿色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倒退;④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指标的影响最大,其标准回归系数达到0.553.
引用
收藏
页码:1564 / 15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上海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研究 [J].
王桂新 ;
马进 .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4 (10) :14-24
[2]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J].
曾贤刚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10) :103-110
[3]   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经验及借鉴 [J].
赵彦云 ;
林寅 ;
陈昊 .
经济纵横, 2011, (01) :34-37
[4]   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 [J].
杨龙 ;
胡晓珍 .
经济学家, 2010, (02) :46-54
[5]   聚类算法研究 [J].
孙吉贵 ;
刘杰 ;
赵连宇 .
软件学报, 2008, (01) :48-61
[6]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course of the Huangpu River (China)[J]. YANG Hong-jun~(1,2) SHEN Zhe-min~(1,*) ZHANG Jin-ping~3 WANG Wen-hua~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2.Xuhui Di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Shanghai 200030,China 3.Shangha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hanghai 200030,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10)
[7]   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J].
高吉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3) :49-53
[8]   绿色经济与绿色GNP [J].
李康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4) :1-3
[9]   甘肃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J].
张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S1) :2-3
[10]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4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