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表达事件的法律治理

被引:9
作者
侯健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表达事件; 群体性表达行为; 集会; 游行; 示威;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群体性表达事件是指多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表达共同意愿,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群体性表达事件,需要具备法律和权利的思维。对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施加过度的限制,导致群体利益要求不能顺畅表达或者群体表达行为处于非法的状态,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集会游行示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风险或较多的不可控因素。法律制度既需要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也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在两方面把握好平衡。现行法律制度对集会游行示威权利限制过严而保障不足,应对之作出一定的调整,在使它作为一个有力的社会控制机制的同时,提升它作为有效的怨恨释放和利益表达机制的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及预防处置策略 [J].
陈奇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 (09) :76-79
[2]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3]   群体性事件对策的若干思考 [J].
张胜前 .
求实, 2006, (S2) :110-111
[4]   和谐社会构建与群体性事件法律对策研究 [J].
胡宝珍 ;
谢天长 ;
陈茂华 ;
李延军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05-111
[5]   创新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 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J].
王晓东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3) :18-21
[6]  
诉求表达机制研究[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毕宏音, 2009
[7]  
"维稳"新思路: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 .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南方周末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