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改变的观察

被引:8
作者
文志斌
熊石龙
何晓凡
何美霞
贺石林
解勤之
蹇在伏
陈方平
肖波
杨期东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理学系止血与血栓研究室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 湖南长沙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凝血酶原; 因子促凝活性; 因子促凝活性;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 (ACI)与组织因子途径变化以及与该途径有关的其他凝血因子的关系。方法 :71例经 CT确诊为 ACI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被纳入研究范围。血浆中组织因子 (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 ;抗原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血浆中 F 促凝活性 (F ∶C)和F 促凝活性 (F ∶C)测定用一期凝固法 ;凝血酶原 (F )的活性测定采用 Ecarin法 ;纤维蛋白原 (Fbg)的活性测定采用凝血酶法 ;抗凝血酶 (AT )的测定用肝素辅因子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C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显著增加 (P<0 .0 5 ) ,TF抗原含量显著增加 (P<0 .0 5 ) ,TFPI的活性降低 (P<0 .0 5 ) ,TFPI抗原含量明显降低 (P<0 .0 5 ) ;血浆 F ∶ C显著增加 (P<0 .0 1) ,血浆 F ∶ C明显下降 (P<0 .0 5 ) ,F 活性显著增加(P<0 .0 1) ,Fbg的活性显著增加 (P<0 .0 1) ;AT 活性显著降低 (P<0 .0 1)。结论 :ACI的发生与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有关 ,在 ACI早期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液实验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家增等主编, 1997
[2]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J].
Albers, GW .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2001, 12 (01)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