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的“科学主义”解构

被引:2
作者
郑旭文
机构
[1] 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科学主义; 客观性命题; 主体性; 法律解释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学科学主义倡导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排除主观性因素的介入,试图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获得法律问题的解答。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颠覆了法学科学主义的客观性神话,而以不确定性概念为主张的后现代法学则加速了法律解释主观化的趋势。法律解释的主体性解放不仅是现代法治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实社会关系变迁的本质要求。法律解释既是追求法律中所蕴涵的客观理性的过程,也是解释者主体性因素参与体现主体精神需求和德行水准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宪法解释的哲学.[M].徐振东; 著.法律出版社.2006,
[2]  
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M].朱景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3]  
法理学问题.[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  
民法解释学.[M].梁慧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  
哲学解释学.[M].(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6]  
法律与革命.[M].(美)伯尔曼(Berman;HaroldJ.)著;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7]  
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M].张汝伦 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