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

被引:5
作者
许小玲
魏荣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弱势群体; 中国情境; 分析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文章全面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的概念、分析范式及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排斥本土化研究的进程、内容和特点,发现国内运用社会排斥进行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弱势群体,研究内容主要关注弱势群体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教育权利及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涉及政治权力的不多,被排斥的原因有诸多共同点,即集中于制度性因素。因此,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把制度性不足和弱势群体自身的弱势结合建构了一个社会排斥在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推进社会排斥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J].
唐钧 .
江苏社会科学, 2002, (03) :41-47
[2]  
Th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 Townsend P. . 1993
[3]  
边缘与回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陈琦, 2009
[4]   77 [P]. 
英国专利 :GB0703781D0 ,2007-04-04
[5]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的社会排斥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莫瑞丽, 2010
[6]  
Reconceptualizing Social Disadvantge:Three Paradigms of Social Exclusion. Hilary Silver. Social Exclusion:Rhetoric, Reality, Responses . 1995
[7]  
Social exclusion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Rees,T.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 . 1998
[8]  
"Introduction:The Contours Of Social Exclusion". Janie Percy-Smith. Policy Responses to Social Exclusion:Towards Inclusion? . 2000
[9]  
Exclusion and anti-Poverty policy:a de-bate. Iils Social. Research Series,No 110 . 1997
[10]  
Social Exclusion: Towards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Deprivation. De Hann. Villa Borsing Workshop Series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