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赵红如 [1 ]
张群英 [1 ]
惠国祯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缺血性卒中; 丁苯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筛选首次发病48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NBP治疗组(NBP组)及安慰剂组。NBP治疗30 d为1个疗程。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KDR+标记细胞作为EPCs标志。分别检测人院当天(基线期)、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外周血EPCs水平;并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及病程90 d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 NBP组第7天、第14天、第30天时EPCs数量较基线期显著增加(均为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安慰剂组(分别为P<0.05、P<0.001、P<0.001)。NBP组第7天NIHSS评分较基线期无明显改善(P>0.05);NBP组第14天、第30天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期(均为P<0.05)及同期安慰剂组(P<0.05、P<0.001)。NBP组第90天NIHSS评分较第30天有进一步降低(P<0.05)。发病后3个月内NBP组缺血事件稍低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随访期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NBP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评分,可能通过提高外周血EPCs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057 / 106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J].
程洁 ;
任肖玉 ;
吴娜 ;
范勤毅 ;
万赢 ;
刘振国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0) :3898-3899
[2]  
丁基苯酞对大鼠短暂性缺血脑组织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J]. 曹文英,德吉曲宗,李其富,何俐,周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3]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J].
黄如训 ;
李常新 ;
陈立云 ;
解龙昌 ;
温红梅 ;
廖松洁 ;
施晓耕 ;
叶钦勇 ;
林健雯 ;
王新 ;
刘春岭 .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08) :985-989
[4]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 [J].
崔丽英 ;
刘秀琴 ;
朱以诚 ;
樊东升 ;
谢汝萍 ;
沈杨 ;
张微微 ;
杨新平 ;
哈志远 ;
李玲 ;
冯亚青 ;
李舜伟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04) :251-254
[5]  
dl -3- n -Butylphthalide prevents neuronal cell death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via the JNK pathway[J] . Jimei Li,Yin Li,Molly Ogle,Xin Zhou,Minke Song,Shan Ping Yu,Ling Wei. Brain Research . 2010
[6]   The increase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associated with good outcome [J].
Sobrino, Tomas ;
Hurtado, Olivia ;
Moro, Maria Angeles ;
Rodriguez-Yanez, Manuel ;
Castellanos, Mar ;
Brea, David ;
Moldes, Octavio ;
Blanco, Miguel ;
Arenillas, Juan F. ;
Leira, Rogelio ;
Davalos, Antonio ;
Lizasoain, Ignacio ;
Castillo, Jose .
STROKE, 2007, 38 (10) :2759-2764
[7]   Transplantation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restores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denuded rabbit carotid arteries [J].
He, TR ;
Smith, LA ;
Harrington, S ;
Nath, KA ;
Caplice, NM ;
Katusic, ZS .
STROKE, 2004, 35 (10) :237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