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的疗效和炎性因子的影响附视频

被引:39
作者
黄松 [1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2]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D O I
10.13417/j.gab.036.000018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的影响。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各40例,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阿替普酶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情况。酶联吸附试验检测MMP-9、VEGF浓度。治疗前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6 h、24 h、7 d和14 d,联合组NIHSS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7 d和14 d,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比较,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的总有效率为80%,低于联合组95%(x2=4.11,p=0.04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14 d后,联合组血清中的MMP-9含量明显减少且均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VEGF含量明显增加且联合组明显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阿替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能明显减少MMP-9炎性因子水平,使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浓度增加,保护脑细胞功能,能改善神经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 [J].
孙永兴 ;
刘玉祥 ;
张凝远 .
重庆医学, 2015, 44 (15) :2120-2121
[2]   脑苷肌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J].
林清国 ;
李妍妍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 (07) :111-113
[3]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J].
蒙冰 ;
任丁 ;
周凤坤 .
血栓与止血学, 2014, 20 (01) :17-19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岳蕴华 ;
白旭东 ;
张小宁 ;
马建华 ;
毛洁萍 ;
曾海波 ;
地拉娜木 ;
米合热依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30 (11) :1008-1011
[5]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胡以慧 ;
朱双成 ;
岑跃南 .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9) :10-12
[6]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影响 [J].
张晓玲 ;
翟丽萍 ;
官俏兵 ;
杜瑛媛 ;
钱淑霞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11) :846-848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J].
杨华 ;
王万华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8) :353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