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Ⅲ)——水环境流域监控技术研究

被引:41
作者
孟伟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张楠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4] 北京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水质目标管理; 监控技术体系;
D O I
10.13198/j.res.2008.01.15.mengw.008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总结发达国家在水环境监控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特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环境监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监测的效度和效率.提出了完善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的设计原则:监测对象与流域生态功能的一致性、监测指标与水环境污染特征的一致性、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的一致性以及监测方式与监测目的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监控的系统设计思路,即流域水环境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筛选、监测布点与采样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控质量保证、监测网络与监控信息管理等6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进展 [J].
穆季平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S1) :140-143
[2]   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 [J].
孟伟 ;
张远 ;
郑丙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3) :1-6
[3]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探讨 [J].
高娟 ;
李贵宝 ;
华珞 .
水资源保护, 2006, (01) :5-8+14
[4]   湖库富营养化敏感分级概念及指标体系研究 [J].
富国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6) :77-81
[5]   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李贵宝 ;
周怀东 ;
郭翔云 ;
陈海英 .
水利技术监督, 2005, (03) :57-60
[6]   美国水资源保护考察报告 [J].
翁立达 ;
彭彪 ;
彭盛华 .
水资源保护, 2004, (06) :64-68
[7]   生物的指示作用与水环境 [J].
赵怡冰 ;
许武德 ;
郭宇欣 .
水资源保护, 2002, (02) :11-13+16
[8]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J].
席俊清 ;
吴怀民 ;
蒋火华 ;
迟郢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 (06) :1-4
[9]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倍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J].
余刚 ;
黄俊 ;
张彭义 .
环境保护, 2001, (04) :37-39
[10]   我国水环境优先监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傅德黔,孙宗光,章安安,周文敏,孙立岩 .
中国环境监测, 1996, (0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