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19
作者
顾学明
王世鹏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突变级数法; 可持续发展; 北京;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市为研究区,以全国水平为理想参照区域,计算了1988—2008年北京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北京市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北京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呈现波段变化趋势;北京市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北京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不断地下降趋势,该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采用突变级数评价法很大程度的避免了权重赋值的主观性,从而使得综合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J].
李敏 ;
马礼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2) :226-230
[2]   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J].
张凌 ;
周荣 ;
喻登科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10) :97-99
[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西北五省为例 [J].
翁钢民 ;
鲁超 .
软科学, 2009, 23 (06) :57-61
[4]   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桑秋 ;
张平宇 ;
韩凤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12) :21-26
[5]   西安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王亚文 ;
曹明明 .
人文地理, 2005, (04) :15-17
[6]   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J].
何敏 ;
刘友兆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3) :84-88
[7]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兆德 ;
虞孝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1) :10-15
[8]   突变级数法在水资源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J].
黄奕龙 .
干旱环境监测, 2001, (03) :167-170
[9]   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J].
黄宁生 ;
匡耀求 .
经济地理, 2000, (02) :52-56
[10]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高吉喜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