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一个制度安排框架

被引:4
作者
胡岳岷
机构
[1] 长春税务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人口政策; 土地制度; 粮食储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就已全方位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置于国际大环境之中,必须置于WTO的框架下加以考虑。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的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走低消耗、低成本之路,不能盲目地追求粮食的自给自足。我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必须顺应国际潮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国际市场与国际资源的支持和利益最佳结合点。利用灵活的粮食进出口政策,鼓励大力出口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如蔬菜、水果、养殖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适度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通过一进一出的互补替代,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J].
孙杭生 ;
孙亚婷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1) :16-20
[2]   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 [J].
黄佩民 ;
俞家宝 .
农业经济问题, 1997, (03) :9-14
[3]   农业发展要注重转变增长方式 [J].
姜春云 .
求是, 1996, (01) :6-12
[4]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 [J].
林毅夫 ;
陈锡文 ;
梅方权 ;
胡鞍钢 ;
陈锡康 .
中国农村经济, 1995, (08) :3-9
[5]   “九五”及2010年我国农业发展目标测算 [J].
朱希刚,冯海发 .
中国农村经济, 1995, (07) :13-20+33
[6]  
政府工作报告[M]. 人民出版社 , 温家宝, 2007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