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沈阳一次大气灰霾污染过程及气象成因

被引:6
作者
马雁军
刘宁微
王扬锋
洪也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学; 灰霾; 可吸人颗粒物; 大气能见度; 空气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9年8月10—20日灰霾期间沈阳大气成分站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等资料,分析此次灰霾的分布特征:11 d中有10 d共142 h次出现,灰霾期间能见度在1 312~9 869m;霾的级别从轻微级别到重度级别,其中轻微到轻度级别出现的次数最多,占全部灰霾次数的92.8%;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2.88倍,反应性气体SO2和NO2的质量浓度不超标,空气质量在优至轻微污染之间变化;当全天都出现霾时,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最大超标0.22倍,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受均压场的控制,沈阳地区风速比较小,有时发生风场的辐合,且下沉气流强于上升气流;每天02时有一逆温存在,灰霾严重时,到早上08时还存在逆温。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安达市非点源污染研究.[D].董文财.东北农业大学.2008, 03
[2]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3]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J].
白志鹏 ;
董海燕 ;
蔡斌彬 ;
朱坦 ;
姚学祥 .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S2) (S2) :36-41
[4]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5]   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 [J].
吴兑 .
气象, 2005, (04)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