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联系网络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魏宗财 [1 ]
甄峰 [2 ]
张年国 [3 ]
席广亮 [2 ]
机构
[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3]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信息化; 个人联系网络; 演变; 苏锡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人是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个人联系网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对苏锡常地区12城镇21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和建模的方法从个人的信息来源、联系方式、联系频率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影响下苏锡常地区个人联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电视、报纸等传统信息来源比重降低,而因特网、手机等新型信息来源的比重上升;地理实空间的传统联系方式比重逐渐下降,而网络虚空间的远程通讯方式蓬勃发展,且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等,地理实空间和网络虚空间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等。地区城市间个人联系和交流变得频繁,且个体联系频率指数的增幅与城镇等级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J].
刘卫东 ;
甄峰 .
地理学报, 2004, (S1) :67-76
[2]   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以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为例 [J].
刘卫东 ;
Peter Dicken ;
杨伟聪 .
地理研究, 2004, (06) :833-844
[3]   数字乌托邦 [J].
刘小虎 ;
赵冰 .
新建筑, 2004, (04) :86-88
[4]   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 [J].
甄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3) :16-26
[5]   互联网与中国信息网络城市的崛起 [J].
汪明峰 ;
宁越敏 .
地理学报, 2004, (03) :446-454
[6]   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 [J].
刘卫东 .
地理研究, 2002, (03) :347-356
[7]   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捷 ;
顾朝林 ;
都金康 ;
周寅康 ;
甘萌雨 .
地理科学, 2000, (04) :368-374
[8]   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 [J].
H·巴凯斯 ;
路紫 .
地理学报, 2000, (01) :104-111
[9]   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 [J].
阎小培 .
国外城市规划, 1998, (04) :35-40
[10]  
信息经济地理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路紫,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