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粒度分析在阿尔金山隆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26
作者
王亚东
刘永江
常丽华
ANDREA B.Rieser
计桂霞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地质古生物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奥地利萨尔茨堡A-,吉林长春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粒度分析; 阿尔金山; 柴达木盆地; 沉积物;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5.02.005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山体隆升必然制约两侧盆地的沉积,这种约束体现在盆地的沉积响应上。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自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多次隆升事件,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最为强烈。本次研究在阿尔金山山前红三旱一号剖面干柴沟组自下而上不同层位选取典型的沉积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矿物鉴定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区柴达木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受阿尔金山多期次隆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各方面的沉积特点受到物源区的控制。研究表明,始新世时(下干柴沟组)物源区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没有发生明显的快速隆升,到渐新世(上干柴沟组)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强烈的快速隆升,沉积区气候变得明显干旱。中新世到上新世(下、上油砂山和狮子沟组)红三旱地区整体处于抬升阶段,可能阿尔金山相对于沉积盆地区不具有明显的地形高差,到早更新世(七个泉组)阿尔金山开始发生急剧隆升,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沉积区在地形上出现巨大的相对高差,这一隆升事件目前仍在持续。该研究也为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和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吴光大 ;
袁四化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67-73
[2]   青藏高原北缘山脉隆升时限的同位素证据 [J].
陈正乐 ;
王小凤 ;
冯夏红 ;
王长秋 ;
刘健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3) :270-275
[3]   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与阿尔金断裂 [J].
葛肖虹 ;
刘永江 ;
任收麦 .
中国地质, 2002, (04) :346-350
[4]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J].
方小敏 ;
史正涛 ;
杨胜利 ;
李吉均 ;
蒋平安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0-545
[5]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J].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3-5
[6]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相沉积的粒度特征 [J].
狄明信,戴启德,白光勇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1-5
[7]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
[8]  
柴达木马海盆地沉积环境和成盐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刘淑琴, 1992
[9]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介形类动物群[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