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的心理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14
作者
王珏
汪伟民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
D O 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07.04.006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家形象”概念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内涵与主要特性,借助“认知透镜模型”建构了美国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基本框架,指出首因效应、好恶效应、光环效应是影响美国对华认知结果的主要心理因素,而抽样错误、信息不充分加上文化、价值因素的过滤作用通常会导致对华形象认知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80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压力、认知与国际形象——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制度战略的历史解释 [J].
门洪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 (04) :17-22+4
[2]   国家形象与软权力——论运用非军事手段维持增进国家的对外影响力 [J].
李晓明 .
太平洋学报 , 2002, (04) :16-21
[3]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 [J].
孙有中 .
国际论坛, 2002, (03) :14-21
[4]   国家形象刍议 [J].
张毓强 .
现代传播, 2002, (02) :27-31
[5]   谈中国形象的塑造 [J].
袁明 .
战略与管理, 1996, (01)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