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立法的重点问题

被引:54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立法; 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安全;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6.05.012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互联网立法的重点问题就其立法模式而言,我国应当采取专门立法的模式,不宜制定一部大而全的"互联网管理法",当前网络安全、网络侵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等领域问题相对突出,且法律规范存在缺失,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制定专门的法律。互联网立法中应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市场、技术与制度"三对关系"。互联网立法的重心在于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并且应注重发挥行业自治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英国互联网监管:模式、经验与启示 [J].
黄志雄 ;
刘碧琦 .
广西社会科学, 2016, (03) :101-108
[2]   专车拼车管制新探 [J].
熊丙万 .
清华法学, 2016, 10 (02) :131-148
[3]   网络交易法律关系构造 [J].
杨立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2) :114-137+206
[5]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论纲 [J].
仇晓光 ;
刘闻博 .
江西社会科学, 2015, 35 (09) :166-171
[6]   “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 [J].
唐清利 .
中国法学, 2015, (04) :286-302
[7]   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 [J].
尹建国 .
中国法学, 2015, (01) :134-151
[8]   论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 [J].
王海军 .
中州学刊, 2014, (07) :68-71
[9]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J].
石佳友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85-96
[10]   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困境与应对——以调和人格尊严与信息自由冲突为视角 [J].
李仪 .
河北法学, 2013, 31 (02)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