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业化、经济发展与中国产业路径选择

被引:9
作者
王秋石
王一新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去工业化;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D O I
10.13676/j.cnki.cn36-1030/f.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去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须面临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去工业化模式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总量去工业化带来的一种消极后果是产业空心化,这也是目前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结构性去工业化能较好地保存一国的制造业与该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目前正处在即将进入去工业化阶段时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汇率上升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等不利因素,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行为也对中国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结构性去工业化是中国应该采取的去工业化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 [J].
王秋石 ;
王一新 ;
杜骐臻 .
当代财经, 2011, (12) :5-13
[2]   去工业化的动因与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J].
王展祥 ;
王秋石 ;
李国民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1) :18-23
[3]   去工业化的内涵、影响与测度指标的构建——兼议结构性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 [J].
王秋石 ;
李国民 ;
王展祥 .
当代财经, 2010, (12) :19-22
[4]   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升级方向性的选择 [J].
李为 .
国际经贸探索, 2010, 26 (09) :34-39
[5]  
Deindustrialis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nex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J] . Ute Pieper.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2000 (4)
[6]   Growth, Trade,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J].
Robert Rowthorn ;
Ramana Ramaswamy .
IMF Staff Papers, 1999, 46 (1)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