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研究:家庭访视对脑梗死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郑翠红
肖惠敏
郑小薇
姜小鹰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护理部,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
来源:
关键词:
脑梗塞;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9 [康复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5 ;
摘要:
目的:了解定期家庭访视方式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脑卒中后三级康复干预的实用性。方法:将2001-10/2003-1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0例出院脑梗死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成家庭访视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定期家庭访视内容包括对家庭康复环境的布置和改造指导、康复训练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心理康复指导和疾病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教育,对照组不作家庭访视。访视频度前3个月每周1次,3个月后每半个月1次,每次一两个小时,共访视1年。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FMA)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FMA总分相差不明显(P均>0.05),1年后两组上述3种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访视组治疗后各项FMA(上肢因子、下肢因子、总分)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两组治疗前ADL分项评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DL在排尿、排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分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同时家庭访视组治疗后ADL(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步行、洗澡等)分项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
引用
收藏
页码:4 / 5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