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安全结构转型与东盟的角色

被引:10
作者
任远喆 [1 ,2 ]
机构
[1]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 外交学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亚太安全结构; 同盟体系; 协作体系; 东盟中心地位;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关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关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9+148 +148-14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亚太安全架构的未来图景——路径差异与模式谱系 [J].
封帅 .
国际展望, 2015, 7 (04) :15-37+157
[2]   建立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战略共识与长期稳定框架 [J].
达巍 .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06) :1-8+16+63
[3]   小行为体与国际制度——亚信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与亚洲安全 [J].
魏玲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5) :85-100+158
[4]   中俄推动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的战略思考 [J].
刘清才 ;
赵轩 .
东北亚论坛, 2014, 23 (03) :32-41+127
[5]   “次轴心”:日本在美国亚太安全布局中的角色转换 [J].
信强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4) :39-53+157
[6]   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 [J].
孙茹 .
国际问题研究, 2012, (04) :39-50
[7]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地区“少边主义”外交浅析 [J].
张勇 .
美国研究, 2012, 26 (02) :66-81+4
[8]   雁型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 [J].
钟飞腾 ;
张洁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8) :47-64+156
[9]   形成中的亚太安全架构与中国的亚洲外交 [J].
刘学成 .
当代亚太, 2008, (06) :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