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双酯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9
作者
尤晓涵
杨淼
刘彦龙
钱腊燕
刘磊
李强
机构
[1] 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注射用阿替普酶; 注射用藻酸双酯钠; 脑梗死; 临床疗效; 全血高切黏度; 血液黏度; C反应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加入生理盐水,最大剂量90 m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1次/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1~3 mg/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滴速小于0.75 mg/(kg·h),1次/d,每天最大剂量15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BI指数、血流学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联合阿替普酶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678 / 16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关赟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 (22) :3364-3366
[2]   浅谈脑梗死的病因及预防 [J].
孙腾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 (09) :18-20
[3]   急性脑梗死治疗体位的研究进展 [J].
鲁国 ;
李烁 ;
闫福岭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8, 17 (05) :537-540
[4]   藻酸双酯钠对脂多糖所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J].
黄厚刚 ;
史斌 ;
税春玲 .
重庆医学, 2016, 45 (09) :1167-1169
[5]  
miR-151a-3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常虹,卢祖能.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 (03)
[6]   藻酸双酯钠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J].
史丽华 ;
荣阳 ;
荣根满 .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09) :128-129
[7]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崔悦 ;
王永强 .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 (02) :182-185
[8]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张翠云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5) :98-99
[9]   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风险因素分析 [J].
李花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3) :3184-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