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测度

被引:13
作者
韩峰 [1 ]
王琢卓 [2 ]
赖明勇 [3 ]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2]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3]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技术外部性; 规模经济; 城市经济增长; 系统GMM;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150909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 [J].
韩峰 ;
柯善咨 .
管理世界, 2012, (10) :55-70
[2]   1996—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本存量估算 [J].
柯善咨 ;
向娟 .
统计研究, 2012, 29 (07) :19-24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 [J].
陈建军 ;
陈菁菁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6) :141-150
[6]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种总结 [J].
裴长洪 ;
彭磊 ;
郑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77-87+222
[7]   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证据 [J].
祝树金 ;
戢璇 ;
傅晓岚 .
世界经济, 2010, 33 (04) :28-46
[8]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陈建军 ;
陈国亮 ;
黄洁 .
管理世界, 2009, (04) :83-95
[10]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